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如何避免产品设计质量的低级错误  > 经常犯“低级错误”怎么办?教你三招,做个靠谱的职场人

经常犯“低级错误”怎么办?教你三招,做个靠谱的职场人

是的,检错清单就是有这么大的魔力!其实,我们之所以喜欢忘记东西,跟大脑的运行模式有很大的关系,大脑通常只会记住比较重要的事情,对于细枝末节却记得不是那么清楚。这时候,我们就需要有一个“外部的记忆器”来帮助大脑,以便于防止意外发生。

检错清单,不仅可以减少出错率,还可以工作质量和效率,让你少犯错,做出更高质量的事情。

2.利用金字塔结构思维,让工作井井有理

很多人之所以常常犯低级错误,是因为他们工作节奏非常的紊乱。一会做PPT,一会又去写方案,过一会儿呢,又去接待客户。结果,精力全部被打散了,反而什么事情都办不好。因此,想要减少出错的频率,我们必须要先理清工作思路。

这一点,我也是在电视剧《我到点下班》女主中的工作流中得到的启示。她会将每天要做的工作用便利贴贴在显示器的旁边,然后按重要程度做好排序,每完成一项就撕掉一个。这种工作模式,不仅很少出错,而且工作效率极高。

后来,我又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改进,将它与《金字塔原理》一书中提出的理论进行结合,将大工作细分开,让大工作变成一件一件小工作,彼此相互关联却又可以独立运行。正如作家冯唐总结的那样:金字塔思维就是,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,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, 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,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,如此延伸,状如金字塔。

比如,如果我要做一个工作汇报,我不是说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。而是先摆出结论,然后再通过数据告诉领导,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,最后再给出这件事的解决方案。这样领导一听就明白我要表达什么,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,通常这样的方式,会让我的思路特别清晰,避免遗漏或者犯“低级错误”。

3.别“自己造轮子”,学会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”

“自己造轮子”这个词出自程序员的圈子,意思是说,不要自己去写别人写过功能或者框架。既然有现成的代码可以用,直接调用便是了!这一点,在大多数人的工作中也尤为重要,很多人虽然一直在工作,但因为都是在干些“重复造轮子”的工作,反而没能取得好效率。

猎豹 CEO 傅盛曾说过一句特别好的话: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,掩盖战略上的懒惰。”确实是这样,很多看似和勤奋的努力,往往是不必要的;相反的,懂得在站在“巨人的肩膀上工作”更加有用。

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,也是一个特别喜欢自己埋头钻研的人,什么工作报表、数据总结,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的想、去补充。结果呢,自己忙得团团转,领导还说这个不行,那个不对。后来,有前辈提醒我,我完全可以找人拿模板,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就可以了。于是,我便开始尝试这种工作模式,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,工作出错率也显著下降了。

想来也正常,我“自己造轮子”吧!每一个地方都要考虑周到,这确实是太难了。而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”,去借别人的模板进行修改,则轻松多了!别人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全了,我只需要修改与检查就可以了!

后来,我遇到了不少工作能力特别强的人,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使用的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”方法。他们接到任务的第一反应不是马上着手去做,而是去想想,在哪里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或者想想谁可以提供帮助,然后才开始工作。这让他们的工作效率极高,获得了更快的提升速度。

二、犯错不可怕,要学会把错误变成一次成长

在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

确实是这样,人无完人,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,难免都会犯一些失误与过错。但只要我们懂得在错误中获得成长,错误也没那么可怕。

1.调整心态,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选择逃避

蔡康永说过一段特别好的话:“15岁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我不会;18岁觉得英文难,放弃英文,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,你只好说我不会;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越懒得学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”

很多人真是如此,因为害怕犯错,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,选择了“少做”与“不做”。比如,我以前就遇到个这样的同事,他的口头禅就是:“我才不做呢!少做就少错!”领导给他新工作时,他总是不断拒绝。看起来,他因此少做了不少工作。可是,当我已经升到经理职位时,他却还在基层做着最基础的工作。

所以,千万因为想要“少犯错”,而选择故步自封。不做事的人,虽然不会犯错,但是也不会获得任何的成长与进步,长此以往,反而得不尝试。

我特别喜欢一句话:“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”。每个获得成就的人,在成功之前可能都是失败的,但坚持下去,就能获得成功。

曾经跟一个创业失败3次的企业家聊过天,他告诉我,他从不觉得自己失败,他只是在成功的路上而已。

这段话听起来或许有点鸡汤,但却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换个角度看失误,也许世界就大不一样。

2.跳出“锚问题”,找到问题的核心

在心理学上,有个著名的“锚定效应”,意思是说,人们在做决策的时,会不由自主的对最初获取的信息过多的重视。

比如说,对于一件衣服不清楚价格时,如果商家开价2000元,那么,你就会把价格锚定在2000元,并以这个价格进行砍价;而如果商家开价200元,亦是同样的道理。

而在犯错时,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,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的错误,往往是锚定错了对象,导致自己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解决问题。

比如,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同事,他的问题就是工作经常出错,而且工作效率极其低下。于是,他把锚点放在了工作效率上,想着只要提升了工作效率,就有时间来纠错了。结果呢,他是越忙越出错,越出错越忙。后来,领导实在看不过去了,让他先把一件事做好再去做另一件事,不用那么着急,结果反而效率更高了。

所以,在纠正自己的错误时,要想明白,这个问题的核心到底是什么。否则,你可能围着“锚问题”转十个圈,也找不到答案。

3.不断迭代升级,对自我进行无限重构

“重构”一词也是出自程序员大家族,意思是说,通常调整代码,提升程序的扩展性和维护性,让程序更加合理。

其实,我们人也是同样的道理,但我们经常犯某一类型的错误时,我们就应该“调整调整代码”了!

比如,我过去写文章的时候,经常出现错别字,我一直觉得这是因为粗心引起的,因此常常告诉自己要“细心点”。可是,效果并不怎么好。

于是,我进行了“第一次升级迭代”,我找了朋友帮助审查,效果倒是挺不错的,但有时候朋友比较忙,也无法帮忙。

我只好进行“第一次升级迭代”,也就是今天写完文章,明天再去检查,这样的效果很不错,几乎可以保证零错字。但问题是,有时候文章要得急,根本来秒及到第二天发布。

再接下来,就是第三次迭代,这一次,我找了几个纠错字的网站,这一下,问题才算是差不多解决了!

但我的“迭代升级”工作还没有继续,我未来还会继续寻找更好用的方法和工具,不断进行改良优化,这就是我所说的“无限重构”。

如果在你的身上有这样一套系统,那么,即便你有再多的问题,其实都不用担心了,因为你一直在做优化,问题也就迟早会得到解决。

很明显,这套操作方式除了可以用来纠错,也可以不断完全工作,提升工作能力。

所以,一起用起来吧!返回搜狐,查看

相关推荐: